币圈术语100条(含名词解释)
- 区块链:分布式记账技术,将交易打包成区块并按时间顺序相连,具有去中心化与不可篡改特性。
- 比特币:首个去中心化加密货币,供应上限2100万,采用PoW共识。
- 以太坊:支持智能合约的公链生态,ETH为其原生资产。
- 智能合约:部署在链上的自动执行程序,满足条件即触发,无须人工干预。
- 矿工:负责打包交易、出块并维护网络安全的参与者。
- 挖矿:通过计算工作量参与出块与验证交易并获得区块奖励的过程。
- 钱包:管理私钥与地址的工具,用于收发与保管加密资产。
- 私钥:控制资产所有权的机密字符串,丢失或泄露即失去资产控制权。
- 公钥:由私钥推导,用于生成地址与验证签名的公开字符串。
- 地址:接收与发送加密资产的标识符,由公钥推导而来。
- 交易:从一个地址向另一个地址转移资产的链上记录。
- 确认:交易被包含进区块并继续被后续区块累积的过程与次数。
- 区块:打包多笔交易的数据单元,含前一区块哈希等元数据。
- 链上:直接在区块链网络上执行与记录的操作或数据。
- 节点:参与网络并存储、转发、验证区块链数据的计算机。
- 去中心化:权力与信任不依赖单一实体,由网络共识保障正确性。
- 共识机制:网络就区块有效性达成一致的规则与流程。
- 工作量证明(PoW):以计算难度为成本的共识机制,抗审查强但耗能较高。
- 权益证明(PoS):以质押代币为安全保证的共识机制,能耗较低。
- 委任权益证明(DPoS):持币人将投票权委托给节点代表参与出块与治理。
- 硬分叉:非向后兼容的协议升级,链可能分裂成两条。
- 软分叉:向后兼容的协议升级,旧节点仍可识别新区块。
- 主网:承载真实价值转移的正式网络。
- 测试网:供开发与测试的网络,不承载真实价值。
- 代币:在区块链上发行的可转让数字资产,可代表权益或用途。
- 稳定币:与法币或资产锚定、价格相对稳定的代币。
- 法币通道(法币出入金):法币与加密资产之间的兑换与转入转出流程。
- 去中心化金融(DeFi):基于智能合约构建的开放式金融应用生态。
- 中心化交易所(CEX):由公司运营、托管用户资产并撮合交易的平台。
- 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:基于链上合约的点对点交易平台,无中心托管。
- 自动做市商(AMM):以资金池与定价公式替代订单簿的DEX机制。
- 流动性:资产在不显著影响价格的情况下快速买卖的能力。
- 流动性池:用户将两种或多种资产存入合约形成可交易的资金池。
- 做市商:持续提供买卖报价以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参与者或策略。
- 滑点:成交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偏差,常因流动性不足引起。
- 订单簿:记录买卖委托价格与数量的列表结构。
- 限价单:按指定价格或更优价格成交的委托方式。
- 市价单:以当前市场可得价格立即成交的委托方式。
- 手续费(费率):平台或协议对交易收取的费用。
- Gas 费:在以太坊等网络执行交易或合约所需支付的计算费用。
- Gas 上限:用户愿为一次交易执行最多消耗的Gas数量。
- Gas 价格:用户为每单位Gas支付的价格,影响打包优先级。
- 以太虚拟机(EVM):以太坊执行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。
- ERC-20:以太坊同质化代币的接口标准。
- ERC-721(NFT):以太坊非同质化代币的接口标准。
- NFT(非同质化代币):具唯一性的链上资产,常用于艺术品与收藏品。
- DAO(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:以代币与链上投票治理的组织形态。
- 治理代币:赋予持有者提案、投票或治理权利的代币。
- 提案与投票:社区对协议参数或升级进行决策的治理流程。
- 多重签名(多签):交易需多个密钥共同签名才能生效的机制。
- 冷钱包:离线环境保存私钥的钱包,安全性更高。
- 热钱包:联网环境下使用的钱包,便捷但风险相对更高。
- 助记词:用于备份与恢复钱包的词组,应妥善线下保管。
- 哈希:将任意数据映射为定长摘要的单向函数结果。
- 哈希率:单位时间内可计算哈希的次数,反映算力强弱。
- 创世区块:区块链的第一个区块,网络历史的起点。
- 隔离见证(SegWit):优化交易结构以提升容量并修复可塑性的问题。
- Taproot:比特币升级,提升隐私与复杂脚本的效率。
- 闪电网络:比特币的二层支付网络,实现更快更廉价的小额支付。
- 跨链:不同区块链间实现资产或数据互操作的技术与协议。
- 侧链:与主链并行的独立链,可双向锚定资产与功能扩展。
- 预言机:将链下数据安全引入链上的服务组件。
- 双花攻击:同一笔资金被恶意重复花费的安全问题。
- 51% 攻击:单一实体掌握多数算力或权益后可篡改共识的攻击。
- 区块奖励:出块者因维护网络而获得的新币与手续费收入。
- 减半:按既定周期将区块奖励减少一半的通胀控制机制。
- 通胀:代币供应增加导致购买力下降的现象。
- 通缩:代币供应减少或销毁导致购买力上升的现象。
- 市值:代币价格乘以流通或总供应量的估值指标。
- 交易深度:不同价位的挂单量,反映市场承接能力。
- 做多:预期价格上涨而建立的多头头寸。
- 做空:预期价格下跌而建立的空头头寸。
- 杠杆:通过借贷放大头寸规模,增加收益与风险。
- 强平(清算):保证金不足时系统强制平仓以控制风险的机制。
- 爆仓:账户保证金亏损至无法维持仓位的极端情况。
- 衍生品:基于标的资产价格变动衍生的金融合约。
- 现货:即时交割的资产买卖,不含杠杆与到期日。
- 期货:约定未来时间按约定价格交割的标准化合约。
- 永续合约:无到期日的合约,通过资金费率锚定现货价格。
- 基差: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额。
- 套利:利用市场价差低买高卖以获取无风险或低风险收益。
- 滚仓:临近交割前平当前合约并开远期合约以延续头寸。
- KYC(实名):平台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与验证的合规流程。
- AML(反洗钱):识别与阻断违法资金流动的合规要求与措施。
- 链上数据:直接来源于区块链账本与合约事件的数据。
- 链下数据:存储在传统系统或外部世界的数据,需要预言机上链。
- 区块浏览器:查询地址、交易、区块等链上信息的网页工具。
- 山寨币(Altcoin):除比特币外的其他加密资产统称。
- Meme 币:以网络文化或梗为主题的代币,波动性较大。
- 算力:执行PoW计算的能力度量,常以H/s为单位。
- 矿池:矿工集合算力共同挖矿并按贡献分配收益的组织。
- 节点同步:下载并验证区块历史以达成最新链状态的过程。
- 区块重组(Reorg):出现更长有效链时替换本地区块分支的现象。
- 重放攻击:在分叉链或不同场景重复提交同一交易的攻击方式。
- 拜占庭将军问题:在存在恶意节点下如何达成一致性的经典难题。
- 零知识证明(ZK):在不泄露原始信息情况下证明陈述为真的密码学方法。
- Rollup(二层网络):将多笔交易聚合后在主链结算的扩容方案。
- 乐观 Rollup(Optimistic Rollup):默认交易有效,通过挑战期处理欺诈的Rollup。
- ZK-Rollup:以零知识证明验证批次有效性的Rollup方案。
- Web3:以用户主权与可组合性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范式。
评论区